在台灣你去問絕大多數的電器行

都會告訴你 LED 不能調光

如果你需要雙聯調光或三聯調光

他們都會説不可能

其實在五六年前

歐洲不少廠家都有推出能支持 PUSH-L 的鎮流器

Osram, Philips, TCI, Tridonic, HEP 等等都有

其實要做雙聯調光或三聯調光

有一個 CP 值很高的方法

就是使用覆位開關(門鈴、緊急按鈕、電動門開關,甚至電腦的電源按鈕)

 

[接線圖]

 

[棕跟藍是 LED 的 + - 極,其實只要把 L 跟 PUSH L 接到一個覆位開關就可以了]

由於家中看電影時太暗,所以我在電視背後加了一組 LED 燈帶

這跟 Philips 的專利技術 Ambilight 異曲同工

調光效果如下:

基本上輕輕按一下就會改變 開/關 狀態

長按下去的話就會 調光暗

由於當初沒有在牆壁上預留電視背的燈光布線

所以為了趣味我用了一個緊急開關作為調光

 

最後附上雙聯開關的示範影片:

可以隨意在任何一個按鈕上控制

我用的鎮流器有光暗度的記憶功能

關了燈後重開就是上次調好後的光暗度

有時候在豪宅的方案

客飯廳跟主人房的燈光都要支援雙聯調光或三聯

尤甚是主人房的床兩邊加上入口

這個方案算是 CP 很高的一個做法

而在布線時也只需要多布一根線

亦適用於 LED 燈源(射燈、T5管、燈帶、筒燈、地燈都可以,甚至 T5 管)

文章標籤

洪阿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大約五六年前

不要説是一般的家庭

甚至是豪宅、設計師

相信絕大多數人

沒注重過家居裝㶇的照明設計

 

近年來的案子

不管是設計師、用戶

對燈光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生活上及舒適度要求的提升

甚至有時候燈光設計這部分

從室內設計跳脫出來

成為獨立的一部分

當然這也跟LED的普及

以及燈源的功能跟參數的進步有關

 

 

 

為什麼照明需要設計?

從一個居家的要求説起

我們在生活上有不同的需求

設計師的工作的一部分是空間設計

在有限的空間內

把空間有效地規劃好

來滿足用戶的要求

卧室、洗手間、客廳、飯廳、睡房

有時候會有玄關、陽台、家庭房、衣帽間、花園

 

 

這些空間上的規劃

為的是解決的們生活上的需求

設計師的工作

不止是解決問題

比較點切的表達

是用功能性的物件

進行創意的表達

同時能滿足用戶生活的需求

而燈光設計

並不是為了這個空間有多大

去設計需要多少個燈

而是為了不同的需要

設計用怎樣的光,要怎樣照

 

 

萬能的吸頂燈

 

 

 

過去一般民眾對生活的要求還沒那樣高時

照明的要求很簡單

一個字  -「亮」

不就裝上一個燈就好了嗎?

所以出來的效果都是一樣的

就是天花裝個吸頂燈

 

 

 

用最少的燈具、最便宜的方式

滿足所需要的亮度

 

不管客廳、飯廳、廚房、洗手間、睡房

就是全部都裝上一個吸頂燈

到處都是一個吸頂燈就好了

CP值非常高

但這種做法

真的就足夠滿足我們現在的需求嗎?

 

睡房,晚上睡覺的時間

面是朝上的

你的眼前方就大大的一個吸頂燈

很亮、很剌眼、毫無舒適可言

 

 

廚房、書房,白天已經上了一天的班

回到家就像還在上班一樣

是還沒有累夠了嗎?

 

 

洗手間,夜上睡到一半上廁所

在眼晴還沒有適應亮度時

一下打開白白的吸頂燈

就像被人用閃光燈照了你的眼晴一下

十分的不舒服

感覺就有點像公廁一樣

 

 

飯廳,不管你是跟你的另一半吃飯

跟家人、朋友聚餐

還是在喝咖啡

一盞萬能的吸頂光高高在上

不就像在外面的海產店吃飯一樣嗎?

 

 

真的就只能這樣子嗎?

 

 

 

加入了燈光設計的什麼分別

 

睡房,我們可以用一些簡接的燈光

例如燈槽、地燈

別讓眼晴接受直接接受直接光源的剌激

 

 

有需要在床上看書看雜誌

可以用壁燈等

 

 

天花加入射到牆背的閱讀燈

靠牆壁反射出來的光線來閱讀

同時解決晚上睡到一半要上洗手間的需要

 

 

 

廚房,除了走道的照明以外

 

 

如果考慮到工作桌上顏色上的需要

可以以 4000K 的 LED 光源來或廚櫃下的燈槽

 

 

 

 

書房,只要照明有需要的光的區域就好

工作桌、沙發

甚至是一個桌燈作為局部照明

或者是一個地燈作為配合

沒人會走到書房

然後趴在地板上工作吧?

 

 

 

 

 

 

 

餐廳,可以把餐桌上的吸頂燈

改為降下來的局部照明

 

這是在「教x牛排」包廂區用的照明

主要照明餐桌區的

用上的只是一個吊下來的吊燈

 

 

用射燈或其他的燈光

打亮餐廳的裝飾或重點

營造一個適合用餐的氛圍

 

特別要提到一點

就是餐桌的「色溫」

色溫對食物的「色」有很大的影響

在「教x牛排」包廂區的燈光拍下來的熟成牛扒照片

 

 

把相片色溫調到大約6500K,再把亮度再加高的模擬效果 (用T5管或節省燈泡)

 

如果閉起雙眼

這份熟成牛排還是一樣的美味

但在在較冷的色溫下

牛扒的「肉色」就有點偏冷了

看起來就好像有點遜掉了

 

 

當選擇好所需要的「光」後

剩下的就是因應不同分區的需要

而去挑選適合的「燈」了

至於有關洗手間的燈光的應用

其實有很多有趣的東西

日後再跟大家分享

 

 

 

文章標籤

洪阿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光」與「燈」

很多人都有一種錯覺

在設計的方案上

設計師用的是「燈」

但事實上

成功把風格和氛圍呈現出來

不是「燈」 而是「光」

 

光是一種生活體驗

沒有固定的法則

與其他硬性裝飾材料不同

它不像大理石、壁紙、鏡面不易轉換

當想轉換氛圍的時候

光會依你想法而改變

 

從一個維多利亞港的夜景

就能感受到一種「紙醉金迷」的氛圍

 

 

從聖托里尼的夜景的燈光

就能感受到一種「溫情」

 

 

光可以讓你隨心所欲

它是一種軟性材料

可以均勻照明

可以聚焦目光

也可以營造舒適

 

光,一明、一暗

不同的方向、光通量、色溫、節奏

就能創造出不同的感覺

你甚至可以用光或影子在牆上塗鴉

同樣的素材都是光

表達出來的情感卻是不一樣

 

光除了可以作為一種日常生活上的情緒表達

跟功能性照明以外

甚至可以用作表達格調定位

平民超巿跟精品超巿的燈光

單憑感覺就可以截然不同

 

如果平民超巿用的是精品超巿的燈光設計
而精品超巿用上平民超巿的燈光設計

是不是感覺就變的很奇怪?

從光暗比例、重點燈光的位置

可以巧妙地把商家想表達的品牌定位展現出來

明與暗的比例同時也帶出了格調的差異

有一些博物館、名店,

光暗的比例甚至到達 1:10 或 1:20

試想想,如果把 BVLGARI 的燈光放到銀樓會怎樣?

我們接收到的信息,87%來自光

而且在大多數的情況下

「光」還可以是一種定位

 

 

 

 

 

 

 

 

 

 

 

 

 

 

文章標籤

洪阿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